中海匯總微生物學基礎名詞解釋
日期:2021-05-25 | 中海生物技術文庫 | 瀏覽:1056 次
中海生物技術棗莊有限公司(zhzbio.com)整理微生物學基礎名詞解釋匯總:
微生物(Microbe)∶微觀的生物機體。(細小的肉眼看不見的生物)
微生物(Microorgamism)∶微觀的生命形式。
微生物學(microbiology)∶研究微生物生命活動的科學。
微米(Micrometer)∶一種測量單位∶ 1/1,000mm,縮寫為 um。
原核微生物(prokaryotic microbe):指核質和細胞質之間不存在明顯核膜,其染色體由單一核酸組成的一類微生物。
原核細胞型微生物(procaryotic cell microbe):指沒有真正細胞核(即核質和細胞質之間沒有明顯核膜)的細胞型微生物。
真核細胞型微生物(eukaryotic cell microbe):指具有真正細胞核(即核質和細胞質之間存在明顯核膜)的細胞型微生物。
真菌(fungi):有真正細胞核,沒有葉綠素的生物,它們一般都能進行有性和無性繁殖,能產生孢子,它們的營養(yǎng)體通常是絲狀的且有分枝結構,具有甲殼質和纖維質的細胞壁,并且常常是進行吸收營養(yǎng)的生物。
霉菌(Mold):具有絲狀結構特征的真菌。
細菌(bacterium):單或多細胞的微小原核生物。
病毒(virus):是一類沒有細胞結構但有遺傳復制等生命特征,主要由核酸和蛋白質組成的大分子生物。是比細菌更小的專性細胞內寄生的微生物,大多數能通過細菌過濾器。
放線菌(actionomycetes):一目形成真的菌絲成分枝絲狀體的細菌。
藍細菌(cyanobacterium):是光合微生物,藍細菌是能進行光合作用的原核微生物。
原生生物(protistan):指比較簡單的具有真核的生物。
原生動物(protozoa):單細胞的原生生物。
免疫學(immunology):研究利用預防接種法治療疾病的科學。
立克次氏體(Richettsia):節(jié)肢動物專性細胞內寄生物,它的許多類型對人和其它動物是致病的微生物。
感染(Infection):宿主由于微生物生長的病理學狀況。
巴氏滅菌法(pasteurization):亦稱低溫消毒法,冷殺菌法,利用較低的溫度既可殺死病菌又能保持物品中營養(yǎng)物質風味不變的消毒法。
巴斯德消毒法(Pasteurization):在一控制溫度給液體食物或飲料加熱以提高保藏質量,同時也消毀有害的微生物。
化學療法(chemotherapy):用化學藥物來治療傳染病。
化學治療(Chemotherapy):用化學制品治療疾病。
抗生素療法(tetracycline):用真菌等生物產生的抗生素來治療疾病。
分類學(Tasonomy):盡可能有親緣關系基礎上對有機體的分類。
無性繁殖系(Clone):從單一細胞傳下來的細胞集群。
屬(Genus):一組親緣關系非常接近的種。
分辨率(resolving power):能夠分辨出兩者之間最小的距離。
菌株(Strain):單一分離體后代組成的微生物純培養(yǎng)物。
污染:微生物純培養(yǎng)物和滅過菌的物品等被某些雜菌或有害微生物混人或沾染的現象。
螺旋狀細菌(Spirillum):螺旋狀的或開塞鉆狀的細菌。(呈彎曲狀的細菌)
螺旋體(Spirochete):螺旋形細菌;多為寄生性的。
鏈球菌(Streptococci):分裂后細胞成鏈的球菌。
弧菌:菌體呈有一個彎曲呈弧形(即彎度一圈)。
螺菌:菌體較為堅硬有多個彎曲。
衰老型、退化型:細菌在老的培養(yǎng)物中會出現各種與正常形狀不一樣的個體,重新培養(yǎng)有些可以恢復,有些不可以恢復原來的形狀。
細菌多型性:有些細菌盡管在最適宜的(正常的)環(huán)境中生長,其形態(tài)也很不一致。
菌柄(Prosthecas):在諸如柄桿菌屬的細菌中,作為細胞壁的一部分的附器。
球狀體(球形體,spheroplast):多用革蘭氏陰性細菌,以溶菌酶法處理獲得,其外壁的結構尚存,所以,原生質體對外界環(huán)境具一定抗性,并能在普通培養(yǎng)基上生長的細菌菌體。
細菌細胞壁(cell-wall):包在表面較堅韌略具有彈性的結構,是一層較薄的膜狀結構。
核(Nucleus):細胞內結構,含有染色體。
細胞膜(cell membrance):是細胞壁和原生質之間一層柔軟并具有半透性的生物膜(又叫質膜、原生質膜、胞漿膜)。
革蘭氏染色法(Gram stain):一種鑒別染色法,當用脫色劑處理時,根據保留或失去原始著色劑(結晶紫)與否,細菌被劃分為革蘭氏陽性或革蘭氏陰性。
核蛋白(Nucleoprotein):由核酸和蛋白質組成的復合物分子。組蛋白:存在于真核細胞內的一類堿性蛋白(其作用之一是使大量遺傳信息壓縮在核內)
質粒:細菌除了原核以外,還有染色體外遺傳因子(為環(huán)狀DNA分子,能自我復制)
莢膜(Capsule):圍繞某些微生物細胞壁的一種膠狀包被或粘液層。(細菌細胞壁外的一層較松厚,而且較固定的粘液性物質)。
粘液層:細菌細胞壁外的一層較松厚,而且較固定的沒有明顯的邊緣粘液性物質。
菌膠團:如果細菌莢膜連在一起,其中包含有許多細菌叫菌膠團。
細菌的化學趨避運動:細菌趨勢向吸引物并聚集于濃度區(qū)或與避離排斥物,菌體集中在低濃度區(qū),蛋白質為接受物。
細菌的光趨避運動:先培養(yǎng)在具有弱光的中海液體培養(yǎng)基中,用強光照射某一區(qū)域,通過10—100分鐘,通過鞭毛運動,集中在強光照射區(qū)。
鞭毛(Flagellum):細胞上柔軟的鞭狀的附器(細長的原生質突起),作為一種運動器官。一端單毛菌:菌體一端只有一條鞭毛。
二端單毛菌:菌體二端各有一條鞭毛。
叢毛菌:菌體一端成二端各有一叢鞭毛(偏端叢生鞭毛菌、二端叢生鞭毛菌);
周毛的(Peritichous):圍繞細胞整個表面長著鞭毛。
周毛菌(Peritichous flagellum bacterium):在菌體四周都有鞭毛。
傘毛(Fimbriae):某些革蘭氏陰性細菌的表面附器,由蛋白質亞單位構成,直徑大約為7nm。它們比鞭毛短些、細些。也叫做纖毛。
線毛(Pili,散毛,纖毛,菌毛):比鞭毛更細,較短,直硬,數量也較多的細絲。
核蛋白體(核糖體):細胞質中無胞膜的顆粒結構 ,直徑150-200埃。
中間體(中體):包圍質的膜折皺陷入到質細胞里的結構。
異染顆粒:用染料多色美蘭染色,菌體部分蘭色顆粒紅紫色,故稱異染顆粒。
脂類顆粒:細菌在代謝過程中積累起來,但不能被細菌作養(yǎng)料脂類顆粒。
多糖顆粒:有糖原和淀粉二類顆粒,可作為細菌的能量來源。
液泡(Vacuole):細胞質內清晰的空間。
芽孢(內生孢子Endospora):某些細菌生長到一定階段,有細胞內形成一個圓形成圓柱形的對不良環(huán)境條件具有較強的抵抗力休眠體叫之。
孢囊(cytocyst):由營養(yǎng)細胞縮短變成球菌,表面形成一層厚的孔壁稱之。
伴孢晶體(parasporal crystal):某些芽孢桿菌,如蘇云金桿菌,在細胞內產生一種晶體狀多肽類內含物稱之。
裂殖生殖(Schixoteny):營養(yǎng)體多重分裂的無性生殖。
裂殖(schizogenesis):表現為細胞的橫分裂稱為裂殖。異形裂殖:裂殖后形成子細胞與母細胞大小不相等,稱為異形裂殖。
同形裂殖:裂殖后形成子細胞與母細胞大小相等,稱為同形裂殖。
裂殖體(Schizont):瘧疾寄生物無性生活周期的一個階段。
菌落(集落bacterial colony):中 海固體培養(yǎng)基上肉眼可見的微生物生長物(微生物的單個個體或孢子在中'海固體培養(yǎng)基上生長繁殖后形成肉眼可見的集團)
菌苔(bacterial lawn):幾個菌落連在一起成片生長。
中海培養(yǎng)基(media):是人工配制的適合于不同微生物生長繁殖或者積累代謝產物的營養(yǎng)基質。
基內菌絲(營養(yǎng)菌絲,substrate mycelium),長在中海培養(yǎng)基內的放線菌菌絲。菌絲無分隔,可以產生各種水溶性、脂肪性色素,使培養(yǎng)基著色。
氣生菌絲(二級菌絲):由基內營養(yǎng)菌絲長出中.海培養(yǎng)基外伸向空間的放線菌菌絲。氣生菌絲直生或分枝絲狀,較基內菌絲粗。
孢子絲(sporotrichial):當生長發(fā)育到一定階段,在其氣生菌絲上分化出可形成孢子的放線菌菌絲。
水華或水花(Bloom):在水中有大量的藍細菌生長,繁殖茂盛,使水隨的顏色隨藻類的顏色而變化,許多細胞集結在一起形成“水華”或“水花”。(由大量浮游生物生長所引起的水體表面呈色區(qū))
共生關系(symbiotic system):幾種生物在有機聯(lián)系的共生條件下互相得益的關系,有的共生達到了彼此不能分離的程度,或若分離后生長不良。
地衣(lichen):藍細菌與真菌形成的共生體。
隔膜(Septum):菌絲體中的模壁。
菌絲(hypha):多數真菌的典型營養(yǎng)體呈現絲狀或管狀單一的細絲叫菌絲(叫菌絲)。
菌絲體(mycelium):由許多菌絲連結在一起組成的營養(yǎng)體類型叫菌絲體。
有隔菌絲(Septa hypha):真菌有隔膜的菌絲叫有隔菌絲。
無隔菌絲(Non-septa hypha):真菌沒有隔膜的菌絲叫無隔菌絲。
Z型菌絲(Z-hypha):有些真菌的營養(yǎng)體類型,在寄主體內和中 海人工培養(yǎng)基上是兩種不同類型的菌體稱之。
吸器(吸胞)(Haustorium):真菌菌絲某處生出特殊形態(tài)的菌絲體或菌絲的變態(tài)物,伸入寄主體內吸取養(yǎng)分,這些變態(tài)物叫吸器。
菌環(huán)(菌套annulus):捕食性真菌形成環(huán)狀,叫菌環(huán)(菌套)。
菌網(macterial net):捕食性真菌形成網狀,叫菌菌網。
假根(Rhizoid):一種單一的或多細胞的在菌絲下方生長出發(fā)絲狀根狀菌絲,伸入基質中吸收養(yǎng)分并支撐上部的菌體,呈根狀外觀。
菌核(Sclerotium):真菌生長到一定階段,菌絲體不斷地分化,相互糾結在一起形成一個顏色較深而堅硬的菌絲體組織顆粒。
子座(Stroma):是菌絲分化形成的墊狀結構,或是菌絲體與寄主組織或基物結合而成的墊狀結構物。
菌索(Rhizomorph):是菌絲體集合形成的繩狀結構。多生于樹皮下或地下,形似根狀結構物)
菌絲束(hyphal strand):菌絲平行排列的繩狀結構。
蕈菌(子)(fungal):由大量菌絲緊密結合形成的真菌子實體。
真菌鞭毛(cilium):是單獨的細胞器,不是孢子體軀的延伸,它來源于中心粒系統(tǒng),由9+2根微管(31根亞纖絲)組成結構物。
接合孢子(zygospore):是接合菌的有性孢子,由菌絲長出形態(tài)相同或略有不同的配子囊接合而成。
子囊孢子(ascospore):子囊菌的有性配子或生于子囊內的有性配子叫之。
擔孢子(basidiospore):擔子菌的有性孢子為擔孢子,是一種外生孢子。
半知菌(fungi imperfecti):因為只了解其生活史的一半,因此常稱為半知菌。
食用菌(edible fungi):泛指所有可以吃食的真菌。
食用菌(edible mushrooms):指真菌中有肥大肉質和膠質的繁殖器官(子實體),可以供人類吃食的大型的絲狀真菌。
毒傘菌(poisonous mushrooms):能產生毒素的大型的絲狀真菌。
營養(yǎng)體(nutrition body):真菌營養(yǎng)生長階段的結構稱為營養(yǎng)體。
游動孢子(zoosporangiospore):鞭毛菌產生的無性孢子。由割裂方式產生,有鞭毛,在在水中游動。
孢囊孢子(sporangiospore):接合菌產生的無性孢子。由割裂方式產生,無鞭毛,不能游動。
分生孢子(Conidium):一種無性孢子,可以為一到多個細胞的,和有許多不同的形狀(子囊菌、擔子菌、半知菌產生的無性孢子, 大多由芽 殖、裂殖方式產生)。
厚垣孢子(chlamydospore):各類真菌均可形成的無性孢子,由斷裂方式產生,壁厚,壽命長,能抗御不良外界環(huán)境。(一種厚壁的有抵抗能力的孢子,由菌絲體直接分第而來,菌絲體內原生質和營養(yǎng)物質集中)
休眠孢子囊(resting sporangium):是某些低等鞭毛菌的有性孢子,由鞭毛菌同型兩性接合生育而成。
卵孢子(oospore):是鞭毛菌中卵菌的有性孢子,由異型兩性接合生育而成。
本文鏈接:http://friedenforbes.com/news/wenku-weishengwumingci.html